不断升高的原材料成本——锻造解决其影响的战略

对制造企业而言,全球市场的波动和不稳定有着广泛的影响。从能源成本的日益上涨到原材料价格的意外波动,各种无法预料的困难正严重影响着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也让制造商难以保持盈利。由于许多原材料的供应越来越难以保障,商品价格波动可能不会只是临时现象,制造商要么自己承担那部分增加的成本,寻求减少开支的新途径,要么将价格上涨转嫁于消费欲望本就不高的消费者。

那些寄希望于被动地等待实现流程规范化的组织必然遭遇失败,而那些根据市场新行情积极做出调整的组织则不断壮大,其盈利也不断提升。制造商必须从现今的“开采-制造-使用-扔掉”这一线性经济向变废为宝的更为“循环的经济”转变。通过与供应商及客户合作,可循环利用废旧产品、部件及材料,而重新审视所有权的新业务模式则可沿着这样的供应循环转移价值。例如,一些企业已开始推行新业务模式,让他们能够保留其所售产品中原材料的所有权。通过系统性的方式注重整个价值链中的资源,制造商可获得多于其预期的机遇。

 

 

导言

消耗殆尽还是利用有度?
全球地质、生态资源利用的全貌是一个长达两个世纪的故事。20 世纪初期经济的空前增长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几乎予取予求的基础上,其恶果在新世纪头十年显现。

科学家可能就是否已达到拐点而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将不会有取之不竭的水源和能源,不会有丰富充足的农业和矿产资源,不会有肆无忌惮的排放,也不会有不受管制的工业废物。现在距离肯尼迪总统暗杀事件已过去五十年,但他的愿景提示我们,历史是可以打造的;同样,趋势——甚至大趋势——不是预先规定好的,而是可以塑造并切实加以利用的。商业领导人应义不容辞地采取预见措施,保障其企业股东价值不会受到未来影响的冲击。这项任务与原材料供应的成本影响密不可分,也通过这种影响得到体现。因此,这就使得成本问题不仅成为了当前的紧迫问题,同时也成为了更为长期的、势必解决的问题。

 

问题

原材料成本日益上涨——事实还是虚构?
跨类别、跨时间段的平均数据也许可以遮掩显著差距,表面上似乎可以缓和价格变化的实际影响。以非食品农业材料为例:通过对七种进料价格的平均计算得出,原材料价格自 2000 年上涨了 117%。1 每年涨幅大约为 6%,这看起来还算不上不稳定。然而,使用橡胶的制造业原材料成本自 2000 年以来涨幅高达 359%,受影响严重,而在 2013 年第一季度,棉花价格的暴涨也触目惊心。

自本世纪初,钢材的名义价格涨幅为167%,鉴于其对建筑、汽车、运输等众多行业产生的连锁影响,这一涨幅算是比较明显的涨幅。在十三种指数化金属及矿物中,钢的涨幅实际上稍低于平均涨幅;例如铜的年均增幅相当于13%。这对发电输电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为 60% 的铜是应用在电线电缆中的。

当然,电力成本与各行各业都直接相关。但将原材料成本上涨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当数能源领域——包括原油、天然气、煤及铀,名义价格年均上涨10%,是 2000 年价格的 2.5 倍以上。关键在于,能源价格,尤其是油价的上涨会从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得到体现。2玉米、小麦、牛肉等农副商品现在与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在钢铁和木材领域也显而易见。

 

无论是哪个领域,或者无论公司具体情况如何,原材料价格上涨都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

 

显然,资源包括对其它资源的间接成本投入部分。举个合理的例子来说,能源包括25% 的钢成本;类似地,钢在新的石油勘探项目中估计占 30% 的资本成本。3再进一步推算,10% 的能源成本涨幅可能与 5-6% 的农业化肥成本涨幅、4-5% 的贵重金属提取成本涨幅、以及 1% 的非食品原材料成本涨幅有着因果关系。这种互联关系还意味着,仅一种资源的波动就将触发其它资源的波动。因此,无论是哪个行业,或者无论公司具体情况如何,原材料价格上涨都是一件令人生畏的事。

 

背景解析

评估资源“超循环”的推动因素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原材料成本的飞涨是总体、扩大的商品成本循环的一部分。他们指出,因金融危机导致的 2008-2009 年期间的商品价格下跌便证明了,各方市场力量将最终推动原材料价格的稳定。其它人则断言,这种评估并未将社会经济因素适当地考虑到全球环境根本性变迁的背景中。

环境科学家、气候学家以及其它各行业相关专家收集了大量证据,证明人类正逐渐达到地球的承载能力极限。4 这正以会对商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方式体现出来,即直接影响材料供应等基本运营问题,进而影响原材料成本。例如,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为商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这尤其体现在像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中。但全球贸易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要求的提升以及能源需求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对有限非生命资源的压力,而过度捕捞、因森林砍伐所致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因化学污染所致的水和环境质量下降,等等这些问题又全都威胁着生命资源。

这些问题与商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取代了金融市场力量,是全球经济发展历史中前所未有的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2013 年 GEO-5 报告》中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这一问题:“以永续增长理念为基础的当前经济体系,与受到生物物理限制的生态系统格格不入。”

 

积极应对影响

针对未来资源稀缺提前做好规划
在中型美国制造商中,超过 90% 的制造商将原材料成本列为 2013 年最受关注的 3 个问题之一。5但关注是一回事;实际行动规划则需要针对未来 5-10 年(然后更长远)做出更深层次的评估及推测。

 

在一段投资回报期之后,在废物最少化技术及计划方面的投资将推动实效显著的成本节省。

 

有两种资源有望实现成本稳定。首先,在能源领域,美国页岩气生产以及新水力压裂技术方面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某种程度上,这已经限制了北美地区的能源成本。然而,北美在全球油气未探明估计储量中仅占10%,而北极和南美等区域的开采又存在众多政治和社会阻碍。6生物替代燃料——尽管对农业具有负面影响——可能在拓宽能源供应渠道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截至 2035 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预计将超过三分之一,加之德国、日本等重要工业国家撤出核电领域,电力成本未来小幅上涨的推测可能是不现实的。

其次,如需降低金属及矿物的原材料成本投入,则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相应的地质评估。由于仅与现有及未开发资源有关,因此这些评估是乐观的。例如,铁矿石——钢的主要成分——在地球上的余量估计可供使用 500 年,并且因地理状况不同而具有多样性。7然而,这些资源在提取复杂度上的增加意味着地理状况不是唯一因素:飞涨的勘探成本、与全球技能短缺相关的劳动力价格攀升、政府与采矿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交通运输仅是这些原材料在供应上遇到的一些问题。 鉴于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ACEA) 近期向其成员发出告警,让他们为持续的资源成本上涨做好准备,同时还提供了整体性的原材料风险分析及技术创新,以避免金属和矿物供应链出现“寡占”现象。

未来的农业原材料(食品及非食品原材料)供应链是最为鲜明的。除气候变化影响以及人口增长对需求及可耕地供应的影响之外,关键的因素是产量的逐渐降低。对农业和水产业技术的研究和投资止步不前,过去十年中,最佳实践方法以缓慢的速度引入发展中国家。这就突出了供应方面的显著且持续的风险。

 

解决方案

管理波动——打造更绿色的经济
商业领导人需要制定双管齐下的策略,以应对商品成本和资源成本波动上涨的新问题:短期风险降低以及更长期的可持续性愿景。

从一定程度上讲,短期措施更为容易,因为这些措施涉及营运资本保护、成本控制以及盈亏——这些都是企业常见的挑战。广泛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 针对所有原材料供应进行财务建模。其中应包括详细的成本跟踪、针对各种状况的预测以及风险分析。采购部门需要灵活熟练地使用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这将有助于获得尽可能多的套期保值机会。
  • 深入的供应链调查。其中一个重点关注的领域应为与原材料来源的远近程度,以及这些原材料来源的价值可持续性。如果公司财务及资金允许,应将上游投资视作持续获得重要原材料的一种手段。其中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也是在废物最少化技术及计划方面的投资。在一段投资回报期之后,这些措施将推动实效显著的成本节省。8
  • 确保对可持续性基础要素的可衡量性,并着眼于立即改进。财务报告的意义在于不断接纳更广泛的价值评估技术。碳排放、水利用及能源效率、化学废物管理等问题对声誉管理极为重要——但它们也会显著地影响盈亏。9

然而,越发明显的是,全球一流企业均是那些在可持续性曲线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10这些组织采用以下总体指导方针来发挥其当前的竞争优势,其中通常包括降低因原材料供应不灵活而带来的风险:

  • 必须将企业的可持续性愿景作为董事会指令。目标、指标及职责必须具有强制性。
  • 应针对可持续产品进行商业论证。企业需要将研发及创新工作推广到诸如回收利用、再造产品寿命周期以及满足消费者(或行业)“绿色新标准”要求的新产品等领域中。
  • 搭档与合作是关键。与政府达成明确公平的长期性协议,可获得政策保障,进而保证顺畅的供应——采矿业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可有助于获得稳定的原材料来源,并在从原材料到终端用户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成本效益。

 

结论

经济发展是否可以与自然资源利用相分离?
按照当前趋势,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全球对能源、水和食品的需求量将增加 40% 到 50%。在这种情形下,原材料及能源的供应和价格将不可避免地承受全方面的持续压力。

1962 年 9 月,肯尼迪总统在提到登月计划时这样描述了问题的本质:“我们选择去月球……以及做其它事情,不是因为这些事情容易,而是因为它们困难,因为这一目标将有助于组织和衡量我们的最佳能源及技术,因为这个挑战使我们希望迎接的挑战,是我们不希望推脱的挑战……”

企业领导人需要拥有这种愿景的精神,引领自己的企业打造更绿色的经济。虽然这不是午夜前五分钟,但生态时钟已然敲响倒计时。

 

1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麦肯锡全球研究所 (MGI) 2013年资源指标》跟踪数据
2 皮尔逊相关系数。来源: IMF、联合国 OECD FOA、MGI 商品索引
3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资源革命——全球商品市场跟踪”,2013 年 9 月,第 8 页
4 UNEP:商业 GEO-5:“变化的环境对企业方面的影响”,2013
5 对来自 25 个行业的中型美国制造商进行的主要优势调查。2013 年开展的调查
6 美国内政部报告“全球传统油气资源潜在增量评估”,2012
7 必和必拓 (BHP Billiton) 报告“矿藏及其全球战略供应”,2011
8 惠普公司 (Hewlett Packard) 2009 年财务业绩,据埃森哲咨询公司 (Accenture) 案例研究“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中的报告
9同上
10 联合利华 (Unilever) 2010-2011,据 UNEP 报告“绿色经济商业案例”(2012) 中的报告